您好, 欢迎来到两岸和商网 [欢迎登录][免费注冊]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两岸和商微信平台
  • 供应
  • 求购
  • 公司
  • 招商
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 页 > 资讯 > 台商故事 >详细页

武汉有群“暖”台商:帮同乡在汉扎根热心公益

2015-12-9 11:24:18 点击率[922] 【

核心提示:有这样一群台商,他们抱着“让别人少走弯路”的初衷,聚集到台资企业协会,不领一分钱工资,积极为广大台商服务。宣传政策、介绍人脉、关照生活……他们帮台商解决了一件件头疼事,让更多台商扎根武汉。

有这样一群台商,他们抱着“让别人少走弯路”的初衷,聚集到台资企业协会,不领一分钱工资,积极为广大台商服务。宣传政策、介绍人脉、关照生活……他们帮台商解决了一件件头疼事,让更多台商扎根武汉。

  有这样一群台商,他们努力创造效益,也不忘回报社会。或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或为经济困难的消费者减免费用,社会公益领域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今天,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在本报开设的“台胞创业在武汉”系列专版推出第四期,向读者介绍四位全心服务在汉台胞、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台商——林志昶、杨文贤、郑于贞、刘丽秋。

  2009年,林志昶担任武汉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到如今已经6年时间了。这6年里,几乎每个星期林志昶都要安排时间来处理台协的各种事务。

  林志昶介绍,在台协工作不拿工资,全是义务的。“能为武汉做一点事,为台商做一点事,我很开心。”

  杨文贤的名片背面,印着7家企业的名字,他在其中不是董事长就是执行董事。他认真地解释,“上井餐饮你应该知道,在武汉有两家店;哈雷戴维森商贸主要是做美国哈雷摩托……”他笑了笑说,其实我的本业是铁路方面,其他都是投资,投着投着就成了董事长。

  在武汉台商界,年近六旬的郑于贞被大家尊称为“大姐”。16年前,她只身一人从台湾来汉打拼,在江城创立了自己的事业,开办的企业涉及餐饮、沐足、量贩KTV等。一个女人在异乡创业,打拼的艰辛可想而知。郑于贞赚的每一分钱都浸透着她的辛劳与汗水,但热心公益事业的她,仅去年一年,用于慈善方面的费用就超过40万元。

  “我的词典里没有退休这两个字”、“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使命去做,它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武汉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德林义肢矫形康复器材(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丽秋侃侃而谈。

  林志昶  台资企业在汉有很大发展空间

  企业总部设在武汉

  交流合作令人愉快

  林志昶是台湾十大财团之一国产实业集团创办人林灯的五儿子,台湾复兴航空公司总裁林孝信的弟弟。他现任武汉台资企业协会会长、武汉汉正房地产建筑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1954年出生于台湾宜兰,受父亲的影响,林志昶从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学成回台后就开始进入房地产业。

  林志昶介绍,自己是1993年来汉投资兴业的。在来武汉之前,林志昶几乎走遍大半个中国:北京、江苏、哈尔滨、海南岛、上海、深圳……“全国各地跑来跑去,就看哪里有适合投资的机会。”

  “第一次来武汉考察我就喜欢上了这里,当年就在汉成立了房地产公司。”林志昶说,自己之所以看好武汉,首先是其“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我在大陆许多省市有投资项目,但我把总部扎在武汉,这里的人真诚热情,交流合作令人愉快。”

  看病就医 子女入学

  从小事着手帮台商在汉扎根

  林志昶介绍,不少台商都是孤身来汉打拼的,人生地不熟,遇到头疼脑热的,经常需要一个人去医院排队挂号。挂什么科室?找哪个大夫?面对这些问题,都是“两眼一抹黑”。

  为了解决台商看病就医问题,林志昶所在的台资企业协会积极与市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在各方的推动下,我市几家医院专门开设了服务台胞的窗口,有专人回答咨询,引导台胞就医。

  大人来汉工作,孩子在家没人照看,所以不少长期扎根武汉的台商,选择了把家搬过来。这样一来,台商子女就学也成了一个大问题。

  为了让孩子上一个满意的好学校,不少台商都是大费周章。在台资企业协会的推动下,我市已建立了解决台商子女入学的专门机制,每个新学期开学前,教育部门会对台商子女入学问题做统一安排。

  “这样做,解决了台商的后顾之忧,有利于让他们更好地扎根武汉,在武汉发展。”林志昶说。

  愿帮助中小台资企业

  在汉发展壮大

  “我目前有两个愿望,一是在武汉建立一个中小台资企业的工业园,二是在汉建设华中台商企业总部。”林志昶说。

  林志昶说,很多时候,大家都比较关注大企业,而忽视了中小企业。“中小台资企业在汉发展,在拿地、融资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大企业都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林志昶说,希望在武汉能建立一个中小台资企业的产业园,让中小台资企业聚集发展。

  “建立华中台商企业总部,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台资企业将自己的华中总部乃至全国总部设立在武汉,更好地促进武汉经济发展。”林志昶说。

  每次有朋友到武汉来,林志昶都会向他们推介武汉,让他们了解湖北、了解武汉。“我认为,台资企业在武汉,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杨文贤  总鼓励台湾年轻人来大陆看看

  11年前

  带着外国公司来武汉

  在台湾时,杨文贤的企业主要是做高铁配件。当高铁从台北通到了台南,他也感觉到了市场的未来。“台湾再怎么修,也就那几百公里,”他把目光投向了大陆,“京广高铁2000多公里,这在台湾想都不敢想。”

  2004年,杨文贤因为与铁四院合作,第一次来到武汉。想起当时的情景,他说:“当时正是内地高铁的起步阶段,很多技术需要摸索,需要对外合作。”他来武汉时,带来一家意大利企业,合作很顺利。

  谈起11年前的武汉,他感叹如今发展太快。“当时这里除了徐东平价,好像根本没有什么可玩的。”坐在位于沙湖路路口的办公室里,他指了指窗外。杨文贤说,短短几年,这里就热闹起来了。

  “武汉的发展和高铁发展一样,走过了探索学习的过程后开始发力。”杨文贤说,当年带来武汉的意大利企业,两年后就因为我们发展太快而跟不上趟,不得不离开。

  两岸年轻人加强交流

  对未来十分有意义

  1964年杨文贤出生在阿里山下,“机缘巧合来到武汉,一呆就是10多年。”

  杨文贤说,武汉九省通衢,几乎纵横南北的所有交通路线都要汇集于此,蕴藏着更多机会,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对自己是一个更高的挑战。

  作为武汉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在汉台商。他介绍,每个月都会组织讲座,有时候台商在企业经营方面或者政策方面遇到问题,他都会用心去帮他们解决和协调。

  差不多1个月左右才能回一次台湾。只要有机会,他总会鼓励台湾的年轻人来武汉创业,在他看来,台湾的市场太小了,年轻人应该选择来更广阔的大陆发展。“有时候我也会告诉年轻人,就算不创业,去大陆旅游也很好玩。”他一直认为,了解首先从接触和交流开始,哪怕只是看看,也会让台湾年轻人有不一样的感觉。

  杨文贤说,两岸年轻人增加交流、加强了解,这对未来也有积极意义。

  希望能在武汉

  建立华中台商企业总部

  杨文贤喜欢打高尔夫球,作为武汉台商高尔夫球会会长,他总会动员台商来打球。他说,除了锻炼身体,当我们面对很宽阔的球场,视野也会发生变化。

  杨文贤的视野触及整个华中区。他希望能在武汉建立华中台商企业总部,并且已经在为之付出行动。他透露,目前已经有了选址目标。

  按照杨文贤的设想,华中台商企业总部将成为中部地区与台湾交流的桥梁,定期展开活动,加深两岸交流。“不仅仅服务台商,在汉读书的台湾大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组织在武汉创业。”他说,自己唯有用尽全力,把这座桥做直做宽。

  郑于贞  爱心助学 子女接力传大爱

  与病魔搏斗

  感悟人生价值

  近日,恩施贫困山村一名男孩患生殖疾病需要尽快做手术,家里却拿不出钱。在武汉的郑于贞知道后,通过恩施当地政府与男孩家人取得联系,提出尽快安排孩子来汉做手术,手术费用由她来负责。

  近几年来,郑于贞自己也数不清帮助过多少贫困学生和孩子。

  戴着眼镜的郑于贞举止文雅,你很难想象,2004、2008年,她曾先后身患中风、癌症等重症。“老天爷留我一定有他的用处!”从疾病魔爪中挣脱出来的郑于贞终于感悟:做生意赚钱不是人生的目的,力所能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是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望着站在寒风中的孩子们

  她哭了

  位于恩施偏远山区板桥镇姚家坪的新田小学,是一所仅有10名教师的山村小学。2012年冬天,郑于贞从武汉到恩施,再从恩施乘车经过4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这里。大冬天,很多孩子依然穿着单薄的旧裤子。那次,她为孩子们带去了书包、棉被、热水器、棉袄等御寒物品,还为最贫困的30位孩子每人发放1000元的救济金。

  校长安排郑于贞上台为同学们讲几句话。望着寒风中站立的孩子们,郑于贞哭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恩施山区另一所贫困小学——沙地乡楠木园村楠木园小学,孩子们为了上学,每天要走三四小时的山路,特别是大冬天,孩子们吃饭时连一个避风的地方也没有,这更让郑于贞心痛不已。

  从此,这两所山区小学的贫困学生成为她定点帮扶的对象。每年她都要带着大批学习生活用品及救济金来到山区,看望慰问这里的孩子们。

  爱心不能断

  儿子和女儿会延续下去  

  体弱的郑于贞已无法再次深入到恩施山区,将孩子们迫切需要的衣物、学习用品及救济款亲自送到孩子们手中了。于是,儿子从她手中接过了爱心接力棒。

  郑于贞之子杨政谕,从2002年来到武汉,接手母亲的事业,在武汉已经扎根经营了13年。郑于贞在微信朋友圈说:虽然由于路途太远,她不能再亲自去恩施了,但爱心不能断,儿子和女儿会延续下去,“十二月初,他们再次到恩施帮助山里贫困学生,希望所有的好朋友能奉献爱心。”

  郑于贞祖籍湖北黄冈,她不仅担任武汉市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还分别是黄冈市、咸宁市台资企业协会的常务副会长,这两个地区的贫困乡村也留下了她的慈善足迹。在簰洲湾一个村子里,300户人家就有253户有残疾人,有的家里穷得连一床厚棉被都没有。郑于贞连续3年到那里资助一位老人看病,并资助她的孙子读书。“那个孩子读书很刻苦,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郑于贞看着孩子一年年成长,很欣慰。

  今年“六一”,郑于贞邀请了100位贫困家庭孩子,来到她在江汉路开办的拉亚汉堡经典餐厅免费进餐,并向孩子们赠送了新书包、文化衫等。100位孩子,每人一份儿童汉堡套餐。有的孩子舍不得吃,说是要留着回去给妈妈吃。孩子们的感恩之心打动了郑于贞,她动情地说:“你们尽管吃,我会再给你们准备一份,可以打包带回去给妈妈。”

  郑于贞透露,她正在积极筹划,准备通过台协建立一个台商慈善基金会,作为发起者的她要带头向基金会捐赠。

  刘丽秋   帮残疾人重拾信心是我的使命

  从业务员做起

  帮残疾人重拾信心

  与人交流的时候,刘丽秋处处流出着爽朗、乐观。不少曾经与她接触的人,都不知道她还是个残疾人。“我觉得,我跟他们没什么不同。”刘丽秋说。

  刘丽秋出生在台湾彰化县,在她12岁那年的暑假,帮家里做农活时,不小心让机器切掉了她的半个右手臂。

  坚强的她,终于还是从这场意外中走了出来,并开始为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1983年,刘丽秋进入台湾德林义肢公司,做了一名业务员。

  “我不仅仅是想把假肢卖出去,我还想同那些残疾人聊天,给他们打气,帮他们树立重新振作的勇气。”刘丽秋说。

  刘丽秋热爱这份工作,因为通过销售假肢的过程,可以把“正能量”传递给需要的人。多年来,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使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刘丽秋说。

  武汉发展潜力巨大

  这里的商机很旺

  如今,刘丽秋已经在德林工作了32年,从一名普通的业务员,成长为公司在武汉地区的负责人。

  2000年,公司派刘丽秋来武汉开拓华中地区市场。“我是初冬的时候来武汉,一下飞机,就感受到刺骨的寒冷。”长期生活在台湾的刘丽秋,那时还不适应武汉的气候。

  除了气候,刘丽秋还有很多不适应。她觉得,武汉当时的发展水平一般,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有明显差距。另外,当地人说话办事的方式也和台湾有所不同。

  十多年来,德林义肢在武汉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公司的发展也蒸蒸日上。与此同时,武汉的发展变化也让刘丽秋震撼。“城市面貌改善了,交通便利了,市民的文明程度也提高了。”刘丽秋说。

  “武汉是一座潜力巨大的城市,这里的商机很旺。”如今,跟台湾来的朋友提到武汉,刘丽秋很自豪,而且会很主动地宣传推介武汉,为武汉招商。

  帮台商解决一些问题

  让他们少走弯路

  2004年,有媒体报道了硚口区无腿少年叶天兵家境困难,但自强不息、好学上进的故事。了解到此事的刘丽秋当即从台北专程飞来武汉,看望叶天兵,并免费为他安装了假肢。

  “遇到家庭确实困难,又很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公司常会为他们减免费用。”刘丽秋说,自己热爱这份事业,最看重的是它能给人以帮助,钱不是最重要的。

  除去德林义肢矫形康复器材(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丽秋还有一个职务,就是武汉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

  “我是2007、2008年的时候才知道台资企业协会,这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汉的台商无论是生意上的事情,还是看病就医、子女入学等生活上的事情,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帮助。”刘丽秋介绍。

  “我刚来武汉的时候,人生地不熟,走了很多弯路。”刘丽秋说,我目前在台资企业协会任职,尽己所能帮助台商解决一些问题,让他们少走弯路,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 返回首页
  • 返回上级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热门关键词: 台商网台湾贸易台湾农产品台湾特产台湾工业品台湾美食